黄帝出世的传说典故

duote123 2025-01-2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黄帝出世的传说典故

黄帝出世的传说典故

  传说一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传说二

  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

  黄帝的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因思念儿子心切,经常求神问卦。有一天在祁郊野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全身麻木,眼花缭乱。从此过后,就身怀有孕了。当时的巫婆也到处奔相告,扬言:“不久这里必有圣人降生!”

  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传说三

  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如果黄帝本人存在的话,这一说法无论在学理上还是遗址上,毫无疑问都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一个。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着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而目前,曲阜市正在重建景灵宫,重建黄帝城,为黄帝正名,曾邀请陕西黄陵政府来祭奠黄帝,并向社会宣布一代文化宗师孔子的故里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故里。这一附近地区也是中华文明沉积最深厚的地区,号称“邹鲁”,既有号称“孔孟桑梓之乡,文化礼仪之邦”、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有穷国的邹城市,也有号称“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为奄国、鲁国的曲阜市;既有号称“江北小苏州”“运河之都”的济宁市,又有古九州之一,曹操势力根基所在的兖州市。这一地区在建的有由胡温指示、国务院批准的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坐落于曲阜和邹城之间,就是以黄帝出生地为中心标志,其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南为女娲出生地,既是太昊、少昊之虚,又是炎帝、黄帝、舜帝之域;既有伏羲-女娲,又有蚩尤、后羿;既有孔子、孟子双圣,又有(至圣、亚圣、复圣、宗圣、述圣,即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为首的儒家五圣七十二贤;既有墨子之地,又有鲁班故里;既有水泊梁山聚义,又有梁祝化蝶生情;......地融合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于一体,也就是所谓的“东文(孔孟)、西武(水浒)、北岳(泰山)、南湖(微山湖,)”,是感召华夏文明的圣地,即所谓的“海内皆邹鲁”“天下尽邹鲁”矣...

  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

标签:

相关文章

400米长跑接力赛三年级作文

我们班的先锋是运动健将魏杰,随着比赛开始的一声哨响,他像离了弦的箭似的向前奔跑,别看他个子不高,跑起来可快着呢!不一会儿,他就...

成语谚语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值得追求作文

值得追求作文 选择阳光,你就无怨无悔…… 题记 云在飘,四处飘,带走乱世的红尘,总是不容易觉察。它孤独,孤独是因为没有人...

成语谚语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我的溜冰鞋作文300字

(一)我的溜冰鞋作文300字 说起我的滑冰鞋,哈哈,它可是我的“老朋友”!从两年前开始,我便拥有了它这个“好朋友”。 我的...

成语谚语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关于我找到了勇气作文

第一篇:我找到了勇气 今天,我们又上一堂军事课,进行了爬蜘蛛网、匍匐前进、走平横木、踩秋千板和爬高墙的训练。 开始上课了,...

成语谚语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描写女子美貌的诗词有哪些

2、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3、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4、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 5、沉鱼落雁之容...

成语谚语 2025-01-26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