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男人的要求

duote123 2025-01-3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圣经对男人的要求

  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我们从这节经文中可看出,上帝对男人有如下几个要求:不轻易发怒,不与人争论,过圣洁生活,信靠上帝。

  一、不轻易发怒

  “无忿怒”的男人,是有气度的男人。男人难免有血气,按现今世人的标准,似乎有脾气、会发怒的男人才有男人味。但上帝的标准正好相反:不轻易发怒的男人才是上帝喜悦的真男人。著名歌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几句优美的歌词:“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可见,在老百姓眼里,心胸宽广的小伙儿才是最棒的。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男人有气度的确很重要,因为男人是家里的头,支撑着整个家,稳固着家中各方的关系。一旦男人发怒,不但容易伤害家人,使家人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孩子),也会成为孩子效法的坏榜样。

  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自己就陷在网罗里。(箴22:24-25)

  在父亲拳头之下长大的儿子,最终往往也成为施暴者。这样的家庭受了暴力的咒诅,一代代把咒诅传下去。信靠主的男人,即使你来自这样的家庭,也可以靠着上帝给你的力量控制怒气,把咒诅变为祝福。

  有人说:“我就这脾气,其他方面都不错。人无完人嘛,男人发点脾气算不了什么。”这样,就给自己常发脾气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但上帝的要求更高,在他的标准下,发怒就是缺乏爱心的表现,因我们发怒时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痛快。《哥林多前书》13章“爱的颂歌”中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其中特别提到“不轻易发怒”。

  又有人说:“那我连表达生气的权利都没有吗?”不是的。圣经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这就是说,上帝给了我们人类感受七情六欲的能力,我们可以生气,这不算为罪。关键在于生气之后“不可犯罪”,也就是不要发怒、不含怒到日落,否则,罪就伏在门前。人一失控,就给魔鬼留了地步,那时做的决定一定是出于血气和撒旦的。

  有一次,一位弟兄很坚决地跟我说:“袁老师,我祷告清楚了,我要跟她离婚!”我回答说:“这真是主的意思吗?我认为不是。你看你说这狠话的时候,脸发僵,充满怒气,说明这决定不来自圣灵。”

  二、不与人争论

  “无争论”的男人,是有深度的男人。越爱争论的人越缺少深度,越有深度的人越有涵养。这就好比半瓶水很容易往外溅,而一满瓶水反而不易溅出。在中国的餐馆里,你常常能看到一桌男人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国家大事,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都不知道怎么办的事,他似乎都知道。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爱争论的人,输了就是输了,赢了也是输了。因为当你不遗余力地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时,不但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也失去了对方的爱。”你可能会说:“可我说的都是实话呀!”要知道,很多时候,没有爱心的实话就会伤害人。有人会疑惑:“那么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就不能发表了吗?”不是的。我们鼓励自由“讨论”,而不是“争论”。“讨论”是双方平等地、心平气和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争论”是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和语言强调“我对你错”,因此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上帝不喜悦的。

  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1-2)

  而且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不会咄咄逼人,反而会更加的温柔谦和。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3:13)

  我在一家美国培训公司工作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美国顾问曾经讲过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十个人在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九个都在热烈激昂地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不休,只有一个人安静地聆听。那么最后的情况怎样呢?一定是九个一起转向那一个,并且问道:‘你的意见呢?’然后他们就安静地聆听。”

  三、过圣洁的生活

  圣洁的男人,是有风度的男人。

  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耶和华,要作你们的上帝,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

  上帝的属性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圣洁。唯有圣洁,我们的祷告才蒙垂听;唯有圣洁,我们才能见主的面。就如我们不愿挨着肮脏的人,主也不能与污秽的人同在。因此,我们要靠着上帝,清除生命中种种污秽的事,比如上黄色网站、打妻子、找“小三儿”、做假账、收贿赂等,活出圣洁的生命。上帝按着我们手中的清洁赏赐我们,若我们的手不圣洁,所抓的就不是上帝的赏赐。唯有我们手洁心清时,上帝的赏赐才会临到,就像孩子伸手向妈妈要东西吃时,妈妈总会先让他把手洗干净一样。我们的好处不在上帝以外,若不是上帝给的,就不是真正的好东西,宁可不要。男人们常常忘记这点,靠着自己的小聪明而不是上帝的智慧在这世上拼命,到头来以为得着了想要的,却可能失去了最好的。想想看:你若有万贯家财,却遭遇婚姻破裂;你若事业发达,儿女却堕落;你若潇洒玩弄女性,却找不到真爱……那是何等凄凉!

  以上这些污秽的事都很明显,男人只要靠着上帝总能胜过。而有一些污秽却是不易觉察的,就如骄傲、怒气、诡诈等。有些服侍上帝的人,婚姻见证很不好,就拼命做事工,补偿这方面的亏损,一边与妻子同床异梦,一边大讲“爱是恒久忍耐”。这些上帝都不喜悦。就如同以色列人厌倦了盟约的妻子,娶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子,又因良心不安而拼命献祭一样,这样的“平安祭”上帝并不收纳。

  你们又行了一件这样的事,使前妻叹息哭泣的眼泪遮盖耶和华的坛,以致耶和华不再看顾那供物,也不乐意从你们手中收纳。你们还说:“这是为什么呢?”因耶和华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间作见证。她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玛 2:13-14)

  这是说,丈夫献完祭,前脚刚走,妻子后脚就到,也跪在刚才丈夫献祭的坛前,委屈地大哭。眼泪落在祭物上,上帝就因丈夫对妻子不忠而大怒,对他们所献的祭连看都不看。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上,尤其是性生活方面对妻子不忠,不论为上帝做多少工,上帝都不纪念。

  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上帝,胜于燔祭。(何6:6)

  四、信靠上帝

  随处祷告的男人,是信靠上帝的男人。

  上帝喜悦我们有一颗寻求他的心,然而我们天生就不是愿意信靠上帝的人。男人往往是理性的,比较相信自己,习惯于自我奋斗,而不愿承认自己是软弱的、有限的。即使没有把握,也习惯于按自己的能力办事,不太习惯寻求上帝的带领、帮助。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操练信靠上帝,学习随处举起祷告的手。随处祷告展现了谦卑的心态,表明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因此随时转向上帝、呼求上帝、信靠上帝。这是上帝所喜悦的。有时也许我们不知道要向上帝说些什么,圣灵会亲自用说不出的叹息替我们祷告,使我们不至于盲目行事,而是顺着圣灵的带领去行。

  我的经历是,当我推崇世界的价值观、认为“我行”时,我就常常靠着自我的聪明才智做事,只有到了靠自己完全“玩不转”的时候,我才无奈地求告上帝。

  所以说,生活中多一些逆境是好的,很多时候上帝有意加给我们逆境,因为在顺境中我们很少寻求上帝的面。上帝愿意我们都成为寻求他的人,但我们就像当初的以色列人一样,一旦繁荣昌盛就忘了上帝。所以上帝说:“我要回到原处,等他们自觉有罪,寻求我面,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必切切寻求我。”(何5:15)

  所以,遇到逆境首先要感谢上帝,知道那是他要我们多祷告,多多地求告他。即使有时候我们的祷告看起来没有什么结果,也不是上帝没有回应我们,因为我们祷告后会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平安就是上帝回应的凭据了。

  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5:23)

  保罗告诉我们,上帝借着我们内心的平安,来引导我们成圣的脚步。在服侍初期,我不懂什么是与上帝的个人关系,很少有安静祷告和在上帝面前敬虔默想的时间。反正有难题就请教自己的导师,他们告诉我应该如何,我就照着去做,自己乐得心里轻松,因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实际上,导师们就成了我与基督的“中保”。后来开始从事婚姻家庭事工,我曾遭遇到极大的挑战。于是我又习惯性地去求问导师,可是当我按照他们的意思去行的时候,几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没有平安”。那段日时子真是痛苦,万般无奈,我只好切切地祷告寻求上帝:“主啊,我想睡觉。让我自己按照你的心意做一个决定,无论是谁说的、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我只要能平安睡觉。”而当我苦苦祷告并寻求上帝的心意时,我逐渐学会了按自己从上帝领受的感动做决定,我的内心也得到了很大的平安,常常是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而且一觉睡到天明。

  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0:20-21)

  我终于慢慢地自己学会如何去听那身后“教师”的声音了。如果你也有那位教师指路,还会有什么不平安的事情呢?

  拓展阅读:圣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公元前15世纪,大约是中国的殷商王朝前期。埃及发生了一次民族运动,土著埃及人赶走了当时统治埃及的闪族人王朝。

  其中有一批闪族人跑到地中海东岸,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境内。

  公元前1385年,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

  国家建成后,知识阶级开始追溯民族历史、追封先贤,并且写了很多神谕以证实这个国家的合法性。

  他们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宇宙起源、上帝造人,把自己的先祖追溯到这个地方的英雄名人,把建国功臣摩西尊为先知。

  这个过程很常见吧,所有国家都这样造过历史。中国造历史的时间太早,已经不可考证了,日本造历史的时间比较晚,怎么造出来的有一条清晰的思考轨迹,可以参考。

  公元前586年,万恶的巴比伦攻陷这个国家,把知识分子、工匠、祭司都劫持到巴比伦。这是犹太人的靖康之变。

  公元前539年,波斯攻陷巴比伦,又把这些人劫到波斯。其中一些人受到重用,继续从事文书工作。

  这些亡国奴非常哀痛,日夜思念故国。他们担心无法复国,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会从此流失,于是开始整理编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律法风俗、列王故事、英雄人物、诗歌、名家名篇……

  同一时期,孔子在中国也做着同样的工作。也是为了追悼一个逝去的王朝。在希腊,毕达哥拉斯引领风潮,苏格拉底即将诞生。《旧约》的产生,是先秦人类文明突进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这些犹太人的担心很有道理。他们过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复国。

  犹太移民抱着这本书散落各地,这就是《旧约》。

  因为作者们把对故土的执念用力注射进《旧约》,这本书充满了南宋式的怨念和絮叨,负能量满溢。

  这本书的优点,是用文字记录了非常古老的民间传说,后来以宗教的名义小心保存,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这本书的缺点,是成书比较仓促,缺乏编辑整合,字里行间充满了复制粘贴痕迹。

  500年后,犹太遗民飘散在中东、地中海各地。他们已经认识到,武装复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他们分成了好几派。

  有人说应该死守传统,穿汉服、学国学、恪守周礼(旧约),崖山以后无中华!

  还有人说,你们知道《旧约》法条是哪一年写的吗?已经过了1000年好吗?铁器已经普遍使用了,生产力水平大不一样了好吗?民族关系也不一样了,我们走到哪都是矮檐下,加强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不行吗?

  这里面,有个充满爱心、长相英俊、人缘好、重视民族大融合的人,叫耶稣。

  耶稣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王土是在天上,我们不反对执政党,我们放弃复国运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要相爱。

  耶稣还说,《旧约》律法不要遵守了,有罪我一个人担着,我爸是名字不能说的那个人,我担得起。

  醍醐灌顶啊!

  跟随他的犹太人觉得自己被解脱了,因为犹太律法真的很复杂、很难遵守。

  他们也不用自行种族隔绝了,也不用为贫困的生活不开心。最重要的是大爱,和上天堂嘛!

  其他民族听说有个大爱上天堂的教团,纷纷跑来,要和名字不能说的那个人的儿子当兄弟姐妹。

  后来,坚持传统的那群人就是犹太教,耶稣手下革新派的人就是天主教。

  不幸的是,执政当局仍然处决了耶稣。大家都说,他果然担了所有的罪,真是大好人,我们要永远纪念他。

  他们把各地记载耶稣事迹的文章收集起来,又收了一些教团领袖的书信、文章,出了本书。叫《新约》。

  这本书的优点,是同情劳动人民,强调精神力量,在残酷的古代生活中给人希望。

  这本书的缺点,是作者来源纷杂,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故事线索混乱,神学思想不能统一。

  新旧约都有同样的问题:手抄本出错太多,版本之间差异太大,翻译后歧义太多,无法支援原教旨主义者的精神需要。(所以由这本书衍生出的三大教派,根本不应该搞原教旨主义)

  至于耶稣是神又是人、异教徒下地狱、救赎的100种方法、圣战、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一切乱七八糟的,都是后人的发散思维。这两本书本身,就是这样而已。

  稍微提一下新教。可能有人会吃惊,圣经内容对于天主教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中世纪天主教里,圣经是一个法器,不是用来读的,是供着拜的。当然现在受新教影响也有所变化,毕竟宗教改革有段时间了,马丁路德和努尔哈赤是一个时代的人。

  自耶稣开始,天主教的工作重点就在于扩大组织,而不是传达什么精确无误的信息。还是举个例子,近代很多革命者没读过《资本论》,他们只接受过《资本论》的传教……就是这个意思。

  耶稣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续扩大组织,周游列国、游说国君,最终把天主教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还达成“教权大于王权”成就。如果你不是特别幼稚,应该能像想到这么大的权力结构不是空谈理想能掌握好的。那本书已经被放到一边,平时的宗教仪式、道德塑造、行政事务,都靠神父们一张嘴说。而神父们直接受教廷领导,组织结构扎实严密。

  时间长了,这个系统就变油了,到了马丁路德时代,整个体系世俗地让人忍无可忍,具备了一切官僚系统的毛病,比如人浮于事、上层腐败、乱收税、教皇想一出是一出等。

  马丁路德提倡的宗教改革,不是改圣经,相反,是托古改制,抬高经书的地位打击宗教组织。新教就是打破一个教廷的霸权,每个识字的人都能自己阅读理解圣经,然后找个地方传教。如果你演讲能力出众,能集合起一群跟随者,你就可以掌握那些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影响世俗世界。

  新教的优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反对权威,反帝反封建,是进步的。因为他有去组织化的思想内核,所以大部分教派比较亲民,接地气。

  新教的缺点:没有认证系统、没有质量管控,教派林立良莠不齐。

  新教“忠于原著”是不是好事呢?这真不好评价。问题在于,如果梵蒂冈对圣经没有最终解释权,那谁有呢?隔壁老王吗?老王在哲学上有什么建树吗?他是不是坏人呢?我觉得朴槿惠大统领的闺蜜看上去也不是坏人。

  因为梵蒂冈太有组织性、看上去太可怕了,教外大众对他有戒心,也容易成为靶子,梵蒂冈就是宗教界的麦当劳。然而实际上,我们吃下去的垃圾食品常常来源于路边小作坊,一个个小蚂蚁一样的组织,更容易渗透进社会。

  那么如何入门学圣经就有两种学法:作为信徒的学,作为古文化爱好者的学。

  要当信徒,听别人讲就可以,千万别自己看圣经。看懂了就很难信了。

  要当古文化爱好者,耶鲁大学公开课有新旧约综述,是个很好的导论。思维难度是一般讲经的三倍,但低于一般社会科学大一课程。

  英语还可以的话,再抱着剑桥圣经注疏慢慢看就行了。

  很多人对圣经好奇,就自己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读,这样是不行的。就好比一个人不懂中文,自己看不加注释的英文版《诗经》,而且读的还是《大雅》。古代文书翻译成外文以后,会突然变得非常浅显,因为直接翻译了现代文嘛,但是古代文书的价值都流失了。

  还是用《诗经》来说,“候人矣兮”翻译成外文,又不加注释的话还能看吗?诗不诗文不文,毫无美感,故事的厚度都没有了。

  我们读的并不是那个故事,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什么当时的人会那样想,有什么前因后果。如果有神话色彩,乐趣在于这是怎样的神话母本,来自什么现实原型,和周边民族的神话怎么比对……

  作为一本古书,只读圣经的故事和教条就把这件事做没意思了。其实它像《竹书纪年》一样猎奇,像《尚书》一样晦涩,像美索不达米亚一座古碑一样信息量丰富。去探究里面的秘密,就算带着坏心思也很有趣的。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很多人文学大牛信教,他们其实信的是哲学家和神学家对圣经的诠释。

  用佛教来比喻,中国最流行的佛教宗派,是净土宗和禅宗——两个非常不一样的东西。信净土宗的,和研究禅宗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虽然名义上都是佛教,但是这两种人的精神生活没有相似的地方。

  整天大喊“神的独子”那些人,和整天喊“阿弥陀佛”的人没什么区别。

  古代的禅宗大拿,如果生在欧洲就会信仰新柏拉图主义,也就是基督教灵肉分离以后灵性的那一部分,追求高于物质世界的至善至美。

  像佛教、基督教这种涵盖了整个社会各个层次、发展了上下几千年的大名目,里面一定是会分阶的。并不是大家都是基督徒,就都一样。

  像中华田园传教那种,知道几个词就衍生出一篇一篇自我陶醉的大文章,各种脱离实际的高调,那肯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知道的基督教是不同的!而且我最近发现,有些网传基督教非常反智,不但否定东方文化,连西方天主教文化也否定,也就是否定了整个西方文化,直接原教旨到耶稣活着的时候。他们追求一点神学也不包含的、全是讲故事和自我感动的基督教。

  浪费了一本好书。

标签:

相关文章

牵手老妈作文1500字

当时睡得是比较晚的,大概十一二点迷迷糊糊的,感觉咳嗽的特难受,眼泪都莫名其妙的留下来了。可能是声音比较大,让老妈给听见了。她轻...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0 评论0

希腊国家的风俗礼仪和禁忌

服饰礼仪 希腊人十分注意着装整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讲究衣着端庄大方。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子通常穿深色西装,打领带或系领结。一般...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0 评论0

梦想中的神舟号飞船作文

我的眼睛好痛哦!再睁开眼时,我惊喜地发现我已经坐着太空船在空中飞行了。船舱里越来越热,外面红光闪闪,就像台北街上的霓虹灯。穿过...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圣经对男人的要求

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我们从这节经文中可看出,上帝对男人有如下几个要求:不轻易发怒...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 评论0

吉林民间剪纸的介绍

从题材方面说,不仅其中的熊、虎、鹿、及山花、参果、樵夫、牧人与林海雪原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正是满族祭...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对农村古迹建议书优秀范文

篇一:保护文物古迹倡议书 xx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历史的长河中曾存在文庙、关帝庙、报...

语言学习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