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是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____________,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___________,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第①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请根据本段内容分析后填空。
(1)a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2)b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3)c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_的角度写出夏天______的气候和______的景象。
(4)d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给人们的______。
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精短的比喻,与前一个比喻一起更充分地描绘春、秋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为什么说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加粗的四个快字和两个叠词听听看看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比喻,视觉,草木丰茂; ②拟人,听觉,烦人的蝉鸣;
③比喻,触觉,视觉,炎热,丰收; ④拟人,视觉,触觉,嗅觉,希望。
2.如嫩竹;如红叶。
3.因为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成熟的正在丰收,未成熟的正在蓬勃生长。
4.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夏收的紧张。听听看看是动词的叠用,突出农民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
5.这样写有衬托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紧张、热烈的旋律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