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题西林壁》教材的理解

duote123 2025-01-2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对《题西林壁》教材的理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标签:

相关文章

勤奋与意志作文《中学生版》

在这大千世界里,有许多意志力坚强并且勤奋学习的人,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然而令我和你对她不得折服的人,是一位聋哑人,她走过八十八...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0 评论0

马云致创业者的经典语录

2 在今天的商场上已经没有秘密了,秘密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4 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0 评论0

天先子张先鉴赏试题答案

天先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1 评论0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鉴赏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0 评论0

跟大自然接触作文550字

十分钟后我就出发了,到了指定地点还没看见莫莫。我心想:今天也不是愚人节啊……“嘿!我来啦!”忽然莫莫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再一看,...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0 评论0

描写神态悲伤的作文片段

2听到这个消息,她先是怔了一下,继而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索什么,转瞬睁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好象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惊呼一声&qu...

学术论文 2025-01-2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