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万人鼓噪慑吴侬》诗词翻译及赏析

duote123 2025-02-1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八月十五日看潮·万人鼓噪慑吴侬》诗词翻译及赏析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前言】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言绝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第一首写作者作出去看钱塘江潮的打算,第二首描绘所看到的潮水的威势,第三首抒写看潮后兴起的感慨,第四首以地方官的身份抒发因看潮而生的议论,第五首再次抒发观潮所得的感想。全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运笔上,有实写,有虚写;有感慨,有议论;有想象,有愿望。淋漓恣肆,不落常轨,体现出苏诗英爽豪迈的风格。

  【注释】

  ⑶鼓噪,击鼓呼叫。慑(shè)吴侬(nóng),使吴人震慑。慑,恐惧。吴侬,吴语称“我”为“侬”(见《南部烟花记》),此处吴侬即指吴人。

  ⑷似:一作“是”。阿童:晋王浚小名阿童,平蜀以后,他造战船、练水军,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了东吴。

  ⑸浑:全。

  【翻译】

  江潮如万军击鼓呼叫,壮大的声威使吴人震恐惊吓,就好像当年王濬率领着水兵顺流东下。要知道潮头有多么高,连越山都完全被吞没在浪花。

  【鉴赏】

  第二首前两句:“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潮来的威势。先写所闻,次写所见。怒潮掀天揭地呼啸而来,潮头奔涌,声响洪大,有如万人鼓噪,使弄潮和观潮的“吴侬”,无不为之震慑。这第一句中,暗用了春秋时代吴越战争中的一个故事。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越国军队在深夜中进攻吴军的中军,就在战鼓声中,万军呼喊前进,使吴军主力于震惊之余,一败涂地。作者借用这一战役越军迅猛攻坚的声威,来比喻奔啸的潮头,非常形象。

  在第二句中,作者又用另一个威势壮猛的比喻,说是怒潮之来,有如当年王阿童统率长江上游的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阿童是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曾描述他当日的军威:“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个借喻,都从海潮的气势着笔,是实景虚写,借以开拓人们的想象力。

  第三四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是实景实写。前两句写潮势之大,这两句写潮头之高。“欲识”句故作设问,以引出“越山”句的回答。这潮头很高,越山竟好似浮在浪花中间了。越山近指吴山和凤凰山,远指龛山和赭山,龛山、赭山在萧山境内对峙,形成海门。在诗人看来,海门在苍茫浩瀚的潮水中,潮头似卷越山而去,白浪滔天,怒潮如箭,诗的境界,也如同图画一样展现在人的眼前了。

标签:

相关文章

仙人掌高一年级状物作文

我突然想起我家的仙人掌来,它自是不怕这秋天的,连我半月不浇水都忍受得住,怎会怕这小小的秋雨。只是那年它就怕了,秋风挟着秋雨,染...

范文库 2025-02-13 阅读0 评论0

春日为你写诗诗歌

很想为你写下一些 美丽的文字 我走进了春天的 山山水水 、、 采一朵鲜花作词 采一片绿叶作曲 把每一声清脆的鸟鸣...

范文库 2025-02-13 阅读0 评论0

以漫长的冬季为题的作文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被一阵扑面而来寒意所侵袭,包括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已感受到前方举步维艰乌云密布,更让人可...

范文库 2025-02-13 阅读0 评论0

志向座右铭分享

NO1、初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NO2、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N...

范文库 2025-02-13 阅读0 评论0

团结的狼作文450字

团结的狼作文450字(一 狼的团结是非常让人的敬佩,我不仅喜欢狼,而且要学习狼的精神。狼,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生灵;狼,一种...

范文库 2025-02-13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