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题情尽桥》译文及原文赏析

duote123 2025-02-0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雍陶《题情尽桥》译文及原文赏析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注释

  (1)从来:向来。

  (2)尽:完。

  (3)何:什么。

  (4)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5)离恨:离愁别恨。

  参考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参考译文二

  从来只有难尽的情意,哪有送行至此即情尽的道理。这座桥从今以后改名为折柳桥,送行至此折柳相送,让条条柳枝,带着离愁别恨,与远行人一道到那遥远的地方去吧!

  赏析

  《题情尽桥》是雍陶在出任简州刺史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送别友人时有感而发的诗篇。854年,雍陶出任简州刺史。简州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人们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个春天,雍陶送客来到情尽桥不解其名,询问左右,左右回答说:“送迎之地止此,故桥名情尽。他结合自己送别的感受和历来折柳送别的风俗,建议改为折柳桥。并写了这首诗送给朋友,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留恋不舍之情。全诗用真切朴实的语言突出了一个“情”字,让读者心为情动,产生共鸣。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圣诞节我最闪小学作文300字

第 一轮比赛开始了,“欢乐抢凳”首先选两个同学上去比赛,老师提问题,谁先抢到板凳,谁就先回答。游戏开始了,老师话音刚落,我和李...

成语谚语 2025-02-03 阅读0 评论0

雍陶《题情尽桥》译文及原文赏析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注释 (1)从来:向来。 (2)尽:完。 (3)...

成语谚语 2025-02-03 阅读 评论0

卫校护理专业的大专生自我鉴定范文

一、学习方面,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

成语谚语 2025-02-03 阅读0 评论0

饼干熊儿童睡前故事

塑料袋里好闷啊!动物饼干们决定逃走,路克和饼干狗、饼干猫一起用力咬塑料袋。可好几个伙伴咬断了牙齿也没能把塑料袋咬出哪怕一个小洞...

成语谚语 2025-02-03 阅读0 评论0

特别的同桌的八年级作文

周围的同学见我是新来的,回过头来和我打着招呼,唯有你,依旧傻乎乎地盯着我,瘆的慌!我回过头来,问起你的名字,你却一言不发,撇过...

成语谚语 2025-02-03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