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教学课件

duote123 2025-02-2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学生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中学生数学教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构造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生活中测量距离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书写。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读题能力; 2.辨别运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已知”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热身

  找出下列图案中有哪些全等形?有几种全等三角形?分组活动,找出相应图形并说明道理。

  注:1、老师提问全等形的类别,学生讨论回答。

  2、进一步提问有哪几种全等三角形,每种各有几个。

  活动二、情境创设

  某地质勘测队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如图所示),可先在AB的垂线AF上取两点C、D,使AC=CD,再过D作AD的垂线DE,使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DE的长就是AB的长。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析:由题意知,AB⊥AD,DE⊥AD,所以∠BAC=

  ∠EDC=90?.

  在△BAC和△EDC中,

  所以△BAC≌△EDC(ASA)。

  所以AB=DE.

  注:1、一学生读题,其他学生思考。

  2、分组讨论,学生把答案书写在学案上。

  3、教师点评订正答案。

  活动三、变式探索

  如图,河边有一条笔直的公路l,公路两侧是平坦的草地。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要求测量河对岸B点到公路的距离,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要求:

  (1)列出你测量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2)画出测量的示意图,写出测量的步骤;

  (3)用字母表示测得的数据,求出B点到公路的距离。

  解析:方法一:用活动二的方法。

  方法二:(1)测角器、尺子;

  (2)测量示意图见图;

  测量步骤:

  ①在公路上取一点A,用测角器测得∠A=90?;

  ②在公路上取一点C,用尺子测出AC的长,记为m米;

  ③用测角器测得∠ACB= ;

  ④在公路的下方过点C作射线CM,使∠ACM=∠ACB = ,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⑤用尺子测出AD的长,记为n米。

  (3)由测量步骤知,

  在△BAC和△DAC中,

  所以△BAC≌△DAC(ASA)。

  所以AB=AC.

  因此B点到公路的距离为n米。

  注: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教师深入小组指导。

  3、教师引导一题多解,老师点评方法一、方法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四、课堂演练

  1、 在墙上有一个很大的圆形设计图,O是圆心,A,B在圆周上,现要想测量AB的距离,但墙很高,又没有梯子,不能直接测量。如果给你一根超过直径的竹竿和一把卷尺,你能测量AB间的距离吗? 画出设计图并写出步骤,解释其中的道理。

  注: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目的条件,并如何转化构造全等三角形,教师板书示意图。

  2、学生完成方案设计。

  活动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注:个别学生回答,鼓励赞美学生说出真实的体会。

  2、构造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一般步骤:

  (1)审题:理解题意,根据测量条件与测量目标,选择最佳的测量方案。

  (2)建模:确定关键的点、线和角,画出示意图。 建立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模型。 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把实际问题里的未知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

  (3)测量:测量已知线段的长(求数学模型的解) 。

  (4)结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得出实际问题中两点间的距离 (求实际问题的解) 。

  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活动八、作业布置

  现有测量工具(皮尺、测角仪或量角器、标杆)可供选用,如何构造三角形全等,来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就实践情况,写一份测量报告。

  注:学生课外完成,并要求上交批改点评。

标签:

相关文章

描写曳舞的诗句

舞蹈就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千年时光,依旧璀璨夺目。今天,就...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

描写杨凌农业的诗句

杨凌,这片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沃土,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的摇篮。这里,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业科技蓬勃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句,...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

小顽童表妹300字作文

我的表妹名叫陆周研,今年十岁了。她相貌平平,黑黑的皮肤,乌黑发亮的头发和一张漂亮的脸蛋儿。不过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她那张口齿伶俐,...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

快乐之弦小学生作文600字

快乐像一颗幸运星一般降临在每个人的心扉里,它为了让你发现,常常留下一些足迹。快乐还是一个小宝宝,它会随你一同成长,需要你的教育...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

沉重的琴键六年级作文550字

音乐伍老师的手做了一个“开始”的动作,同学们便配合默契地唱起了新学的歌谣。随着情节的发展与伍老师钢琴的伴奏,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

参观名胜古迹的作文1500字

我们首先参观了最大的俑坑——一号坑。一号坑里有许多俑,数也数不清,它们形态各异,每个俑都有自己的性格。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最...

应用文 2025-02-23 阅读0 评论0